查看原文
其他

涂料企业“入园”矛盾何解?

谢名洋、黎佰深 涂料经 2023-04-03



继续投入还是及时“止损”?这是个问题


文 | 《涂料经》记者 谢名洋

黎佰深

编辑 | 梁华婵


“我们原来是准备搬过去生产油漆的,但现在计划搁浅了。”


近日,广东顺德某涂料企业负责人对《涂料经》谈及厂房搬迁的话题,表示其之前在粤北某化工园投资建设了一座占地数十亩厂房,起初打算整体搬迁过去,但现在它们陷入矛盾之中。


“2017年,我们(的产品结构)油漆占据80%,(但到了)2018年油漆仅占30%。未来油漆的比例必将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物流体系的不配套,搬过去在企业的角度来说是不划算的。”


该负责人解释道,当初异地投资建厂一方面是为了谋求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响应化工企业“入园令”的号召,规避在现有厂房继续生产油漆所受到的政策限制——但在成功实施产品结构的“油转水”之后,他们对入园的必要性采取了审慎的态度。


从卫星图看韶关武江甘棠化工园区近年的变化。多家来自顺德的涂料企业入驻该园区建设新厂。


此前数年,各地区响应“入园令”,一个个专业的化工园区从无到有,而原先无规则分布的化工企业在面临生产受限的背景下,纷纷寻求新的“栖息之地”。仅仅在粤北的韶关市,便冒出武江、南雄、翁源等多处化工园区,专门承接珠三角地区转移而来的化工生产企业(包括涂料生产企业)。


然而,数年之后,曾经轰轰烈烈的“入园”运动热情不再,以及更多可行的发展道路的出现,让那些已经搬迁或者计划搬迁入园的企业们的态度出现摇摆的状况。在涂料行业,也不光是前述企业,还有更多的企业正在遭遇“入园的烦恼”。


涂料企业对入园也是兴致勃勃,因为那时油漆还处于霸主地位。可是现在,聊到入园,很多企业都沉默了,油漆跌落神坛,风光不再,企业油漆销售额占比急剧下滑,那么是否入园就需要重新衡量了。



“入园令”下“入园热”


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可开发的土地难以满足城市、人口增长需求,原来占有大量土地资源的工业用地成为了改造的契机;再加上化工生产企业的污染和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化工企业“入园令”的出台提供了基础土壤。


2017年,国家发布了《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按照有关通知,该规划要求各地要加快实施人口密集区域危化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场所安全搬迁工程,到2020年现有位于城镇内人口密集区域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全部启动搬迁改造。也就是说,化工企业今后都要搬迁至指定的化工园区,全国各地一律“退城入园”。


这其实是“入园令”的强化版。早在该通知下达之前多年,涂料企业便收到“风声”,纷纷开始在各地工业园买地建厂,为“入园”做准备;反过来,不少边远地区也嗅到这股热潮的涌动,纷纷打出化工园区的招牌大力招商引资,造就了化工园区在全国遍地开花的盛况。


在涂料企业集中的广东,这股“入园热”更是一度演绎得轰轰烈烈——众多中小涂料企业在韶关、清远等地的工业园都投资建设了厂房,比如五羊油漆的翁源工厂、数码彩漆及鸿昌涂料等进入武江甘棠化工园区等,都在这一背景下发生。


然而,且不论在厂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哪怕在厂房建好之后,搬过去生产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问题,包括人员的调配、总部与工厂之间的协调、产品结构调整等等。而对于那些尚未完成搬迁的企业而言,甚至已经开始重新考虑要不要搬的问题。



矛盾显现


搬还是不搬,这个矛盾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问题?


众所周知,“入园令”更多的是针对位于人口密集区域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涂料领域当中,生产油漆的企业包含其中。也因此,在那些曾经热衷于搬迁入园的涂料企业,都是以油漆为主的,它们希望通过搬迁入园,解决当时面临的生存问题。


然而,受限于资金等问题,企业从拿地、建厂到搬迁入园并非易事,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尤其如此,甚至有的企业耗时10年都仍未完成搬迁入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市场风云变幻,时代更迭,坚挺了几十年的油漆已成昨日黄花,每况愈下,而水漆异军突起,制霸市场。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些涂料企业及时转换观念,将原有的油漆生产转型为水漆生产,从而实现了对于“入园”要求的规避。


前述广东顺德涂料企业便是例证。该公司负责人告诉《涂料经》,用时几年,他们已经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从油性向水性的转变,由此也逐渐脱离了“危化品生产企业”的属性,原有的厂房也得以继续用于水性漆的生产。


在这样的节点上,随着异地新厂的落成,要不要搬过去却成为新的问题——一方面,搬迁过去可以继续生产油漆,但在越来越注重环保化的全新市场环境下,这未必是一条好出路,也未必有市场;生产水漆的话,现在的厂房也可以生产,且不论设备的更换,在没有扩产需求的背景下似乎也没有必要搬。然而,“不搬吧,之前买地建厂的付出等于白费,没有任何回报。”


在这种背景下,有的涂料企业干脆把新厂房租了出去当起了“房东”,但有的公司则仍有顾虑。一位涂料企业负责人在和媒体交流中就此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公司也曾考虑将厂房租出去,但是又担心环保政策进一步提高标准,甚至要求强制性搬迁,“到时候厂房租了出去,公司就会陷入两难之境。”


这样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也因此,一些尚未搬迁入园但又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转型的涂料企业无疑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而很多厂房也就闲置了下来。



谁来买单?


当曾经轰轰烈烈般推动的化工园的光环被褪下,市场回归新的起点,企业也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那些曾经为“入园令”驱动而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又该由谁买单?


对于中小涂料企业而言,本身其资金并不雄厚,单凭自身实力,难以支撑起异地建厂、搬迁生产所需的高昂成本。因此不难想象,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企业不得不背上高额债务。而当搬迁入园的道路出现不顺畅的情况,企业所遭受的困惑与痛苦可想而知。


但这种“痛”的病因何在?在环保风暴下,生产油漆的企业“入园”本是一项明智的选择,包括顺应政策趋势、紧跟行业热潮,而且远要比产品结构转型更加容易操作——后者不仅仅需要考虑设备的更换、生产技术的更新,更要考量市场的重新培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丢失市场的潜在风险。


奈何市场变得太快,紧随“入园热”而到来的便是“水漆热潮”。在新的市场热点的召唤下,不少正在推进实施入园的涂料企业也加入市场新热点的追逐之中。这一方面推动了企业的产品结构转型,但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也放大了转型和入园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


如今,“入园令”只是在“退烧”,事实上并未远离——全国上下依然在积极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入园步伐,决心很大,目标迫切。对于那些仍坚持“油漆”路线的涂料企业而言,入园依然是必要选择。


只是对于那些实施了产品结构转型、由传统的油性漆生产转变为更加环保安全的水性漆生产的企业而言,曾经为入园所作的种种付出是应该继续推进还是及时“止损”,也可能成为新的烦恼。


END 。

值班编辑:梁华婵

2019年度《中国涂料品牌潜力榜》寄语:从潜力到实力经典漆的破与立央视为何关注卡百利艺术涂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